話說
自從有了FB之後,常想到一個短句就寫上去,
好像就很少對生活有什麼統整性的感想。
最近的生活~還好。
不會很快樂,也不算太不快樂,整個看起來算是及格。
學校課業一直在持續闖關,目前進行第四關:副修。
副修滿難的,因為我完全是文化人類學的門外漢。
常常覺得他們關注的議題很有趣、很有意義,
但總因為人家目標不是為了解決任何問題,
而會在看完paper之後覺得:「蛤?就這樣?你講完了?」而一頭霧水。
於是,現在要擠出一篇term paper是比解決便秘還難啊...
另一門「體質人類學」比較好上手,這比較接近科學,在談演化。
我對於教育、文化、文學、藝術、哲學這類在我看來是自由心證的學問很沒轍...>"<
日文早已修夠學分,但還是持續在修課。
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聽力訓練方法了,樂!
後天要考日檢,我現在在抱佛腳~XD
田野調查還有文章發表,隨著老師的鼓勵也緩慢前進。
不過我似乎在有前輩的時候,會很拘束,怕我問的簡單問題會拖累人家進度...
而在沒有老師或學長姐在的時候,我可以比較自在,也學得比較快。
畢竟老師不在的時候,跟發音人開玩笑搏感情比較容易~哈!
最近學了一首南排灣語的「兩隻老鼠」呢~唷呼!
面對課業以外的、很難handle的人際關係這部份,
雖然有時心中會一直冒出「按陰陽!干你屁事!」「靠,這真的很無聊!」之類的聲音,
或是更難聽的各種髒話,但總算是努力憋住沒有罵出來~呼! ^^
多跟前輩們聊聊,很多覺得很在意的點,好像也就沒那麼嚴重了。
很多前輩面前的阻撓比我多很多很多,人家也都堅持住了,我還囉唆什麼,是不是?
畢竟,就算看不開,好歹還有一大群人跟我一樣臉上都刺著「慘」字,ok的。
最近我從某妹妹身上學到:有時候「超脫情緒去做事」真的會比較簡單。
不要去想「我不想做」或是「這是我應該做的」,都不要想,
也不要去想「這事情有意義嗎?」 (<--這點對於我超級難的)
或者是「我有義務必須要聽你的吩咐嗎?」(<--這也很常冒出來)
不要賦予這件事任何正面或負面的價值。
你給了A正面價值,就會相對感受到B是一個負面價值,這不好。
不喜歡的事,很容易被延宕、或隨便亂做,所以最好是全部都歸於零。
也就是讓這整件事當中「無我」。
事情來了,就接手、處理、放下,然後轉向下一件事。
然後會發現,「嘿,原來我滿有效率的耶!」
接著就去進行一些自己喜歡的休閒娛樂,於是就會感覺日子過很快...^^
這一類人會是長輩眼中的乖孩子,但革命從來不會是這一類人發起的,呵呵。
如果大家都這麼乖,我們應該到現在都還有皇帝這東西...
算了,我現在很鄉愿的,或是某些人說的「變成熟了」(雖然我並沒有任何長大的快感)
與其去跟權威人士爭論「你下這命令根本是強人所難、勞民傷財、毫無意義」
然後不論爭贏或爭輸都要被列入黑名單,
不如就腦袋空空地把他們吩咐的鳥事做完了,他開心,我也沒有不開心,就好了。
I have no free will. I'm all yours, my lord.
阿,好像很消極~
阿沒有辦法,我只有完全的積極vs.完全的消極,也不知道為啥就天性很極端,
腦袋裡只有「好好地做/完全不做」,沒有「隨便做一做」這選項,
所以才會常跟大人吵架咩...>"<
我也不喜歡這樣的個性,可是中間灰色部份要拿捏,我會捏錯,或不小心捏爆...XD
捏爆權威人士就不太好笑了...所以...就暫時保持消極吧~。